Go Big or Go Home[鄉民總經觀察20210219]

--

「若房價、土地價格也是每天開盤 4.5小時,我覺得台灣富翁人數應該會少80%。」 銀行家尼莫的前基金操盤手好友。

投資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,尤其面對一天又一天海量般的無謂資訊干擾下,能維持理性實屬困難。然而,總體經濟並不似長榮股價,拉幾根漲停再殺個措手不及,總經變動相當緩慢,轉身並非一兩個月的事,提前6個月甚至1~2年便有跡象。

2021年的基調很清楚,是房市之年,是消費之年,是企業之年,此基調甚至可能延續至明年Q2不變,在民間旺盛之際,拜登政府也將推進大政府/大債時代,若推動順利,將能持續強化美帝生產力,啟動下一波成長動力。

總經正處於由谷底反轉向上階段,明年Q2或因FED調整寬鬆步調而有所顛簸,但無損總經持續向上的可能,至頂應要到2023~2024才會告終,整體經濟正在起飛階段,因此,當下唯一要煩惱的不是多空,而是標的,而是選股。

雖然,眼前隨時有大型(-10~-20%)修正可能,但對長期投資人而言,這無須擔憂,在總體經濟處於多頭的前提下,任何下跌只會是短期修正,沒有長期空頭的可能。

總經位階:

底圖取自「經濟指標教你加減碼」作者@GeorgeDagnino網站,總經位階為本人預估

本期目錄:

  1. 2021是房市之年
  2. 2021是消費之年
  3. 2021是企業之年

本文作者:鄉民總經觀察

1. 2021是房市之年

左:新屋許可/藍、新屋起造/紅;右:房市相關GDP佔比:住宅投資/紅、住宅服務/綠、住宅整體佔比/藍

房市何其重要,除了因其往往能領先消費循環,提前指出景氣可能方向外,美帝與台灣房市最大的不同是,美帝房子本身就是個龐大的消費品,木造建築維護費用相當驚人,新屋建設雖然僅佔整體GDP約3~4%,但疊加上Housing Service後,可達14~16%GDP。

此外,房產是美國重要稅收,房產相關稅賦高到大多數受薪階級只有一房,更沒可能像台灣10%空屋率這種荒謬之事,房市興衰對於稅收及直接相關的公共建設,具有重大影響,對美帝而言,房市是真正的總經火車頭之一

左:房市庫存YoY;右:家庭負債支出佔可支配所得比例

推動房市發展的原因,除了低廉的房貸外降低擁房門檻外,2020年武漢肺炎肆虐,更導致房屋供給大幅萎縮,與此同時,川總政府去年放出的海量補助,更大幅降低家庭部門槓桿(含房貸及消費貸款),即便除去2020不看,家庭負債也是處於歷史低點

左:住宅投資GDP佔比;右:Lumber期貨價格

僅管去年Q3以來,住宅投資創下歷史新高,然而,以GDP佔比來看,2008後,房市處於長期投資不足的情況,這也是房市庫存低的遠期成因,要補足供給缺口並非短期可達成,再加上蓋屋的重要原料:Lumber,價格已達2019年近3倍,相關原物料漲幅也相當可觀,在相同投資額下,成本高漲將相對侷限房屋供給量。

房市能興盛多久,尚且得觀察高漲房價以及可能攀升的房貸利率,對購屋負擔的抑制有多深,但如無太大意外,2021房市轉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
2. 2021是消費之年

左:零售消費/藍、核心零售/橘;右:1月零售各分項月增率

1月的零售數據,表現大出意外的好,月增率預期+1.1%,實際數據5.3%,其下各分項更是少見的全數月增率>0的情況,在仍有千萬人失業的情況下,1月拿到的政府直接補助也只有$600,能夠有這樣的數據,顯見美國人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花錢,想要補回這一年受武漢肺炎壓抑的悶氣。

左:各月超額儲蓄/直條、總超額儲蓄/黃;右:就業復原程度,底層50%/深藍、上層50%/淺藍

消費增長的底氣,在於口袋有錢,超額儲蓄至2月約有2T美金,中低薪收入或因失業者眾而儲蓄增加有限,但2.0及緊接著的3.0方案能補足其收入不足,底層消費將不會有明顯衰退,而中高收入就業已相對復甦,其大量超額儲蓄將會是今年到明年的消費增長重大動力

左:未來一年家庭支出成長預期,右:左圖數據依收入各分項,50K以下/藍、50~100K/紅、100K以上/綠

對消費的渴望,可以在NY FED的消費者調查中明顯看到,即便是中低收入群組,對未來一年的家庭消費預期,都高過2018~2019,即便在同一份調查中,各收入族群均對明年就業不樂觀,但這都不能減低想其想要花錢的意願。這就像台灣去年夏天,許多明明很難玩的景點都被擠爆,而這只是悶了幾個月的結果。

雖然美帝的疫苗施打速度一直增加,但全數施打完全也要到Q4才有可能,更不用說全球範圍的其他先進國,日本預計要至2023才能打完,而緩緩離去的武漢肺炎,可以確保爆買力量不至於一次性釋出,持續至2022Q2~Q3的可能性甚高。

3. 2021是企業之年

左:Conference Board之CEO調查數據;右:Business Roundtable之CEO經濟展望

近日Conference Board的CEO調查結果,2021Q1各項數據均高過2019,而長期調查CEO的Business Roundtable,其2020Q4數據也明顯回升,而企業CEO為何對景氣有如此信心?

左:S&P500之2020Q4營收成長;右:S&P500之2020Q4 EPS成長;左右兩圖紅框處為S&P500整體數據

至2020Q4,川總的1.0財政刺激已經逐漸衰竭,就業也走平數月,即便Q4財報衰退,也相當合理。然而,結果卻一反多數預期,至上週末,財報已經公布過半,2020Q4無論營收或EPS,均已超過同期的2019Q4,營收YoY+2.8%、EPS則是2.9%,這告訴我們,絕不能小看美帝乃至於全球經濟的復甦情勢。

拜登1.9T財政刺激對GDP影響

接棒在後的3.0方案,其規模將不只能填補GDP缺口,預期更能將GDP推升至2019Q4的成長路徑之上,如筆者數次闡述,這些政府開支的出海口,絕大多數是落在企業的口袋之中。1.2020Q4表現良好,2.疫苗施打順利,3.政府將陸續端出龐大刺激方案,有這3點支持,CEO有樂觀展望並不為過。

國內銀行對中大型企業工商貸款緊縮標準(向上表緊縮,向下表寬鬆)

此外,攸關企業命脈的金融放款標準,也從2020Q2的極緊縮,快速回落至2020Q4接近寬鬆的程度,這份數據在判定總經方向,具有兩項重大意義,1.趨向緊縮時,是指出未來衰退的極領先指標,能提前數季~數年。2.由上而下從緊縮反轉至寬鬆,是指出衰退已經或即將結束的即時指標。

為何此數據有其重大意義:銀行放款在走,企業嗅覺要有,銀行的人不是白癡,放款的人不是智障,整體環境好壞,銀行能不清楚嗎?此指數從2022Q2後快速回落,表示從銀行端的看法是,景氣正在朝向復原走去,而非更加嚴峻。

左/G4央行資產負債表成長預期;右/發展中市場各等級企業債利率

除了銀行放款,企業籌資利率,也持續降低,此情況甚至不限於美帝境內,發展中國家企業也一樣受益於此寬鬆環境,各等級企業債均已回落至2019水位。

時薪成長率/藍、企業單位利潤/紅

本次循環有一特殊之處,是時薪成長不減反增。這確實反常,但其成因筆者也在FB或是twitter說明過,是因為中低薪者失業遠大於中高薪者,因而造成時薪均值反轉。

換言之,隨疫苗施打進度推前,中低薪者返回就業行列,時薪成長預料將開始下降,而雇員時薪的反面是企業利潤,從上圖可以看到,企業單位利潤與時薪往往是反向成長,這表示今年企業的利潤或可因此而有額外斬獲

新聞好多字,請自己看,大意是葉倫認為要是不灑多點錢,會有衰退風險

Not Doing Enough將是政府支出膨脹的基調。

在參議院通過1.9T方案後,對該方案規模的雜音不斷,擔憂規模過大而導致總經過熱,通膨過高的負面結果,但就筆者觀察,民主黨政府內部,未受這種縮小政府支出的雜音干擾,無論是FED的Powell,或財政部長Yellen,均堅定站在「Not Doing Enough,做不夠才是最大風險」這端。

而Not Doing Enough也將是今年甚或未來4年政府支出膨脹的基調,其後而來的4.0方案,民主黨內部已有3T的提案規模,更積極的工會組織甚至提出4T基建預算的建言。

若通過1.9T方案已能將GDP的規模拉回2019的成長預期之上,何需再推出如此龐大的4.0方案?除了滿足拜登對新能源、健保、及大學學費…競選承諾外,更能以高赤字合理化其稅改方案,回應民主黨支持者所要求的社會公平理念。

換句話說,民主黨將朝向大政府+大債時代邁進,而非過往的大政府+縮減預算。除了能對使就業復甦速度加快,也更容易達成2.0%通膨目標2.0%,除了對拜登連任有所助益外,若能灑下足夠預算在基建之上,對生產力成長將有正面助益。

恭喜Mario Draghi就任意大利首相,盼望他能如2012於ECB一般,拯救陷於泥沼中的義大利經濟。

最後,筆者誠心建議,這不是空手的時機。長期投資無須擔心,選定標的,選定舒適價位,做好短期修正心理建設即可。做短線的,隨便啦,總經怎樣沒差。

--

--